张志明,中国交建副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主任,全国水运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是水运行业建设技术领军人才。30多年来,张志明先后主持了港口及航道工程为主的规划、设计、科研、规范项目6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和大中型工程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0余项,含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新中国成立60周年100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全国工程设计项目金质奖、全国优秀咨询成果一等奖各1项。
长期以来,张志明都奋战在港航工程勘测考察设计一线,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在大型专业化码头方面,张志明设计了国内首座、亚洲最大的青岛港30万吨级(兼顾45万吨)原油码头;国内首座、世界最大的青岛港董家口港区30万吨级(兼顾40万吨)矿石码头;国内设计院承担的国外最大吨级集装箱码头;充足表现现代物流港理念的大连港大窑湾二期与三期、宁波北仑四期与五期等国家主枢纽港码头工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建设目标的大连20万吨级(兼顾30万吨)矿石专用码头等。这些项目对全国同类港口建设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并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在其它港航设施方面,张志明承担了大连港大窑湾北防波堤、青岛董家口防波堤、日照石臼港区防波堤等设计工作,对防波堤布置、结构型式等深入研究与优化;承担了大连临空产业园人工岛以及青岛前湾三四期、宁波北仑四五期等陆域形成和地基处理等设计工作,提出了多项创新成果;承担了大连大窑湾港区航道改扩建、大连长兴岛港区新建航道、青岛董家口30万吨级航道等设计工作,对航道选线、平面布置、主尺度、淤积、疏浚土处理等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与提升。此外,张志明还在肯尼亚内罗毕到蒙巴萨铁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组织、协调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志明在港口规划、建设关键研发技术等方面不停地改进革新,成果丰富。张志明主持了国家“863”目标导向课题——离岸深水港岩基浅埋轻型码头建造技术探讨研究、交通运输部重点课题离岸深水港码头泊稳条件关键技术探讨研究等为代表的国家、省部课题10余项,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在水陆域、岸线资源节约,港口、城市、物流、产业一体化,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创新总体布置理论与方法,并在日照港、丹东港、青岛董家口、大连太平湾等港口或港区总体规划等推广应用。
张志明提出了深水码头新型复合结构,并在多个工程中应用:在深圳蛇口港二突堤3.5万吨级码头首次采用带卸荷平台的斜拉钢板桩方案;在宁波协和石化20万吨级码头创新性采用了柔性靠船墩加超级鼓型橡胶护舷新型结构。
张志明还主编了行业最重要、最有一定的影响力的《海港总体设计规范》,首次提出了有无掩护码头划分量化标准,优化了港口选址方法,提出了系统完善的码头水陆域尺度、泊位长度、码头高程确定方法。主编的《港口工程柔性靠船结构设计与实施工程技术规程》,是针对该新型结构的第一本标准。发表专著2本,其中《离岸深水港新型码头结构设计与研究》系统研究了新型结构型式、设计方法、施工工艺等。
近年来,张志明将国家交通战略研究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形成了高质量研究成果,为我国交通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张志明积极参加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交通强国战略研究,作为分课题负责人承担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探讨研究、创新驱动交通发展的策略研究。他精心组织并且开展技术探讨研究,提出了高质量成果,得到中国工程院的高度评价。该成果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奖特等奖。作为总课题组长,张志明还承担了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研究论证课题,该课题研究成果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交通运输部“十四五”规划编制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
张志明还组织了全国人大财经委安排的综合交通体系与现代物流统筹融合发展专题研究,该研究针对目前存在的主体问题,从补齐短板、完善治理、推进重大示范工程等方面提出了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政策建议,得到全国人大财经委的高度评价。
张志明撰写的《高水平工程咨询,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时代我们国家交通运输发展形势与中国交建科学技术创新作为》《抓住规划纲要发布实施重大机遇巩固和扩大中交集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全球领跑地位》等专题报告,为公司领导决策,推动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