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在线特约记者谭启光.刘永吉报道】山东省即墨市退役老兵管仲辉凭借在军营这所“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一直增长积累的智慧,靠着军人那股不服输的韧劲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研制、开发、创新船用漂浮护舷及船用气囊上面下足了工夫,接连成功申请到10多项国家专利,产品销往国内外各地,在目前全国同行业中占据了龙头地位。
从最初租来的几间不足100平方米的破旧厂房到4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标准厂房,从最初6400元的积蓄到拥有10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只有中专文化程度的转业士官管仲辉,瞄准护船气囊系列新产品,创业多年逐步走向成功。
今年40岁的管仲辉是即墨市蓝村镇三里村人,2000年,他告别12年的军旅生涯,回到了即墨。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脱下军装的管仲辉大胆决定选择一条自谋职业的创业之路。他发现了自己家乡即墨拥有183公里海岸线、大小十几个港口,各类船舶在靠岸时,常见人们用绳子系着旧轮胎当碰垫,这习以为常的事情,在管仲辉看来,却蕴含着巨大的商机。此后,管仲辉怀揣着有限的资金,跑遍全国搜寻有关船舶配套系列项目。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一外地个体企业造船主要是用木方做滑道导引船舶下水,方法原始,技术落后;而当时安全的船用橡胶气囊下水技术还不成熟,管仲辉当即决定要把握住这个商机。因此,他硬是“啃”完了一摞子科技专业书籍,之后又多方拜师学艺,请教了许多橡胶方面的专家,看到管仲辉品德优秀又能吃苦,许多专家把自己所掌握的技术无偿传授于他。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管仲辉就掌握了制作船用气囊的技术及工艺,2001年3月6日,第一批造型美观的新型船用气囊终于产出了。经检测,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全部符合设计要求。随后,他带着4件新产品,颠簸了90多个小时,辗转来到了福建东山,在多位专家的严格测试下,产品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并受到了在场专家及客户的一致好评,客户不但将这批新产品“一锅端”,而且又下了十只船用气囊的订单。回到即墨后,管仲辉又一鼓作气地攻克了4千吨级以下各种船舶在没有船台的情况下上滩下水的科技难关,并通过了国家权威部门的质量鉴别判定,取得了多项国家专利。产品也因此迅速打开了销路。多家单位纷纷订货,赢得了可观的收入。
如今,他创建的青岛海鹰船用漂浮护舷有限公司正在开发国际市场,走名牌发展的策略之路。前不久,他带着船用气囊等产品远赴南美,协助当地一家造船公司将一艘3万吨集装箱巨轮利用本公司生产的气囊安全下水,受到了当地政府、我国外交部以及海外华人的赞誉,当地的主流报纸也对此做了详细的报道。一位久居海外的华人握着管仲辉的手激动地说:“这个发明太厉害了,感谢你,小伙子,你为国家争了光。”在刚刚结束的青岛多国海军军演活动中,他的船用漂浮护舷又一次发挥了机动灵活的优势,出色完成了让外国军舰安全快速靠港的使命,得到了部队首长的肯定。这无疑证明了管仲辉研发出的船用漂浮护舷及船用气囊产品将大范围的应用于各类船只艇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