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万华化学的年报,就有一种轻松感,我觉得万华是少数几家做年报最良心的公司之一。
一份年报是否优秀,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抛开专业词汇外,非专业人士能否一眼就看懂。
绝大部分投资者都是没学过会计的,年报本身就具有一定空间的调节能力,恰恰所有人的信息大多数来自就是年报。
企业当然是希望所有人都看好自己公司,也希望能够通过年报尽量传递公司最好的状态。
极端情况下下,少数实在无法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美化财报的公司,还会选择造假。
这个复杂大多数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能不公布的数据就不公布,第二个是能不解释的就不解释。
你们去看万华化学的年报就没这样的一个问题,你能想到的,你所需要的,他不但都有,而且解释也很到位。
这也是很多关于教人看财报的书籍里面,都是拿万华的年报来作为案例讲解的原因,看过类似书籍的朋友应该还有印象。
我之前讲财报和财务指标的时候,也准备用万华年报,不过看到用的人太多了,就选了长江电力。
贵州茅台和长江电力的年报也很简单,比万华化学还简单,这个没办法,这两家的业务太简单。
我这几年都没怎么好好看过茅台的年报,因为没必要,茅台唯一不确定的是窖池的升值,酒越放越值钱,窖池年份越高越值钱,没了。
长江电力唯一有争论的是设备折旧,有人说大坝可以用大几十年,有人说可以用百多年,也没了。
还有中国平安和招商银行,其实财报也很简单,但是金融的属性让很多信息和数据天生具有复杂性,对专业有一定要求。
万华化学的产品并不简单,做的是化工产业链,不像茅台只卖酒,还不愁卖,也不像长江电力只发电,还都是给电网。
那个时候连化肥都做不出来,原本就穷,国家到处都需要钱来发展,但是领导还是决定优先保证口粮问题。
万华化学的前身是一家鞋厂,叫“烟台合成革厂”,国家轻工部旗下的一个企业,当时的口号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穿得起皮鞋”。
鞋子的材料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叫“聚氨基甲酸酯”,简称为聚氨酯(PU)。
这个东西可以制造出聚氨酯塑料,也可以制造出聚氨酯纤维,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氨纶,还可以制造出聚氨酯橡胶和弹性体。
这个弹性体的很多性能介于橡胶和塑料之间,耐磨、耐老化还有弹性,所以应用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制鞋工业中,是主要材料之一。
聚氨酯也只是中间材料,它是由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产出的,也就是万华基本的产品之一的MDI。
MDI有个外号,叫“第五种塑料”,是很有技术难度的,到现在全球也只有几家企业具有高品质MDI生产能力。
化工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基础动力,所以即便在我国很穷的时候,也拿出4.6亿的巨款找日本买回来人家已经淘汰了的MDI生产装置。
别看现在几个亿对于国家来说不算得上什么,当年是真的巨款,是财政收入一年的千分之四。
而且还有一个霸王条款,用这套设备产出的产品,10年之内不准卖给其他国家。
这个时候,现在万华化学的掌门人“丁建生”站了出来,当时还只是烟台皮革厂一个分厂的总工程师。
他的第一招就是给愿意参与研究MDI技术的大学生每人3万块钱,这可是重赏。
幸亏当时我们已有了“银河系列”计算机,并且在众多研究机构的帮助下,成功de地研发出完整的工艺模型和化学反应模型。
1.5万吨的MDI设备试运行成功,标志着我国突破了被发达国家封锁了几十年的化工技术壁垒,也是全球第五个具备自主研发MDI能力的国家。
技术的进步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改革开放之后,国企的各种不足被摆上了台面。
我看过一份关于万华化学改革之前的文献,说工厂七千多人,副科以上的领导干部就有四百人左右。
所以烟台皮革厂改革成“烟台万华合成革有限公司”,变的不止是名字,还有公司制度。
不过在2000年美国经历IT泡沫和911袭击之后,经济遭重创,MDI需求大幅度萎缩,导致全球MDI产能过剩。
这个时候美国的MDI巨头纷纷把目光转向我们中国,价格直接下降700美元/吨,倾销幅度超过50%,短短半年时间,就进来10万吨。
丁建生向国家申请反倾销,国家当然力挺万华,随即展开我国自从加入WTO后在工业行业的第一次反倾销。
国家的支持让万华获得了两年的时间,在此期间,融资和扩大规模进行得非常迅速。
到2003年,丁建生决定和西方巨头正面开战,于是主动撤诉,尽显中华本色!
机会说来就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作为全球第八大聚氨酯公司匈牙利的博苏化学出现危机,现金流断了。
丁建生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果断出手,带人亲自跑到法兰克福,和博苏化学的高层见面。
丁建生的倔脾气上来,不达目的不罢休,马上召集相关专家研讨对策,最终决定用金融手段逼迫对方就范。
确定方案后,立马电告祖国领导,获得批准后,从几家银行拿到20多亿欧元的贷款。
等到博苏化学反应过来已经迟了,相信我们大家都知道持有某公司如此多债券意味着什么。
这个时候局势已经升级到两国政府高层的程度,匈牙利一位副部长立马面见我国驻匈牙利大使馆的领导,经过协商,终于同意可以商量收购事宜。
2011年,万华化学花了12.6亿欧元的代价,成功收购博苏化学,从此进入欧洲市场。
后来就一直平稳的发展,抓住了我国整体经济蒸蒸日上的机遇,营收从上市时候的5.7亿,做到现在的1655.7亿,21年翻了290倍,平均将近每年翻14倍。
在此之前,分别是国丰投资、合成国际、中诚投资、中凯信和德杰汇通这五大股东持有万华化工,然后万华化工旗下有多家公司,其中就有万华化学这家上市公司。
2019年2月,万华化学完成了资产交割,把万华化工的所有资产、负债、合同等一切权利和义务都转移到万华化学。
如今万华化学在MDI领域,已经独领风骚,但是化工产业链是很庞大的,MDI虽然是很重要的一环,相对于国际化工巨头来说,还是远远不够。
比如全球最大的化工巨头巴斯夫,非常厉害,不是目前的万华可以比的,业务很广,涵盖化学、塑料、原油、天然气、医药、保健、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不要觉得夸外国企业就是不好,人家优秀的地方确实优秀,我们自信的同时也要谦虚,好的方面我们就应该多去学习。
万华化学现在的学习对象就是巴斯夫,未来追赶的目标也是他,这是万华未来的成长空间。
万华化学主要有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是聚氨酯(PU)业务、石化业务和新材料业务。
如上图所示,在生产异氰酸酯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气化装置、硝苯装置和氯碱装置。
把煤、纯苯和盐通过这三个装之后,获得的产物再通过异氰酸酯装置,就能够获得MDI和ADI,其中ADI主要用在新材料,下面会讲。
在MDI的产能方面,有烟台110万吨/年、宁波120万吨/年、匈牙利的BC有35万吨/年,建工业园有40万吨/年,目前投产的总共305吨/年。
其中福建工业园的产能是去年12月份才刚投产,还有今年在宁波的产地将再次扩产60万吨/年。
MDI的全球市场集中度非常高,大多分布在在万华化学、科思创、巴斯夫、陶氏和亨斯迈这5家化工企业手中,全球90%以上的产能都被他们占了。
我国是生产TDI的大国,全球总产能大概是350万吨左右,中国就占了40%。
需求没那么大,尤其是这几年扩产以来,现在已经是供大于求,从2017年后,价格都处在相对低位。
聚醚多元醇也是聚氨酯的重要原材料,万华除了供自己使用生产聚氨酯以外,也出售给下游的家居、涂料和汽车等客户。
这块业务虽然是后面扩张的,但是后来居上,反倒超过了赖以起家的聚氨酯业务。
字母C的意思是碳元素,后面的数字就是碳元素的个数,C2就是含2个碳元素的乙烷、乙烯这种,C3就是指含3个碳元素的丙烷、丙烯这种,C4就是指含4个碳元素的正丁烷、异丁烷、正丁烯、异丁烯等。
这个里面最重要的是乙烯,占了石化产品的75%以上,是化工里面最基础的原材料之一,应用十分普遍,比如塑料、纤维、橡胶等等,都要用到。
上面那个图右侧的字母可能很多朋友看不懂,不过没关系,只必须了解到这一些产品都是常规性的原材料即可,我们生活中就会用到大部分由这些原材料产出的东西。
比如SAP就是一种树脂,比如PVC就不用说了,肯定都听说过PVC管,比如聚醚就是聚醚多元醇的简称,前面刚说过。
关于新材料,我平时陆陆续续讲过很多,很多公司都在所有的领域突破新材料技术。
原因很简单,社会持续在进步,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的探索总是在不停向前的。
化工材料作为最基础的原材料之一,当然也是新材料的重点突破方向,为此万华化学这些年也在不断地加大投入。
公司对新材料划分很详细,有功能化学品、新材料、表面材料、高性能聚合物、电池材料、电子材料等等。
新材料的业绩贡献也慢慢变得多,2020年还不到60亿的营收,2022年就已经有146亿的营收。
比如ADI是化工新材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东西,技术门槛也很高,全球也只有几家公司具备生产高端ADI材料的能力。
万华化学也是花了16年的时间,才在2015年具备成熟的ADI量产技术,能想象有多难。
目前万华的ADI产能13万吨/年,别看好像这点量没多少,全球都只有五十多万吨。
不过这样的一个东西应用得不多,主要用在飞机、高铁等高端设备的涂层,所以实际上全球的产能是过剩的。
还有尼龙12,这是一种用在高端制造里的工程塑料,在行业内认为是最好的3D打印材料。
这个东西技术难度也很大,在丁建生手里没能研发成功,后来在廖增太手里,总历时13年,才研发出来。
这个技术之前只有德国一家公司有,万华是全球第二家拥有尼龙12全产业链成熟技术的公司。
既然是新材料,肯定是新技术研发出来的,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无法普遍的使用,大多是成本问题。
营收1655.7亿,同比增长13.8%,净利润170亿,同比下降32%,扣非净利润158亿,同比下降35%,净资产768亿,同比增长12.2%。
营收增长比较正常,从历年营收业绩来看,波动都很大,这个主要是行业价格波动大所造成的。
从上面这个近十年的营收情况能够准确的看出,2017年有一次大增长,同比增长76.5%,2021年有一次大增长,同比增长高达98.2%。
2017年是个特例,很多化工产品价格涨得非常高,比如TDI,在高位的时候将近4万/吨,要知道在低位的时候每吨才一万多。
2021年的产量增加很多,比如烟台的110万吨MDI技改新增产能投入市场,聚氨酯销量同比增长33%,石化产品就更多了,产量同比增长80%,销量同比增长75%,还有新材料产销增长都达到37%以上。
所以在2021年已经如此高的基数下,2022年还有13.8%的增长,表现是很好的。
同样2017年有一个跳跃式增长,前面说了,化工产品价格大涨的原因,当年的毛利率也是近十年的顶配水平,达到39.7%。
如此恶化的毛利率情况下,2021年的净利润还能跟上营收的步伐,实属不易。
要知道2021年的纯苯价格同比增长了80%,化工煤价格同比增长了65%,LPG价格同比增长了63%。
可能有朋友会疑惑,2021年的毛利率是26.3%,基本上跟2020年26.8%是持平的,为什么成本增长这么多的情况下,毛利率还能保持?
又为什么毛利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营收1455亿同比增长98%,将近翻倍,净利润250亿同比增长却高达140%,也就是毛利率没变,净利润增长远大于营收。
假如赚100元的成本是50元,那么赚200元按理说成本应该就是100元,可是实际上可能只有70元。
在这个规模效应临界点之下,确实成本和收益是同比增加的,甚至成本可能增加得还多一些,但是一旦突破这个临界点,成本就会急剧下降,因为边际成本会被摊薄。
边际成本是不能无限摊薄的,一个工人一天只能生产100个零件,那么到了101个零件,就必须添加另一个工人,这样一个时间段成本又会上升。
所以对于第一个问题,毛利率不变的情况下,规模扩大,边际成本摊薄,那么净利率就会必然上升。
你看上图2021年的净利率17%,比2020年14%的净利率提升了3个点。
对于规模这么大的营收来说,3个点的净利率会影响多少净利润,这个就很明白了吧。
前面就已经说过,2022年纯苯价格同比增长13%,化工煤价格同比增长26%,丙烷液化石油气价格同比增长15%,丁烷液化石油气价格同比增长19%。
上图是2021年主要原材料成本变动情况,能够正常的看到这四个主要的组成原材料,增长幅度都非常大,最少也有56%的同比增长。
2021年已经增长这么多,也就是基数已经很大了,2022年在这么高的基数上,再增长十几个点或者二十几个点,绝对幅度同样也是很大的。
所以这是万华化学在成本上升的情况下,2021年能够保持好的净利润,但是2022年保持不了的几个主要原因。
我身边很多朋友对于万华化学的资本开支问题一直都有争议,有人觉得每年资本开支这么大,而且不了解什么时候是个头,这一派人往往很注重自由现金流。
在他们看来,凡是自由现金流不行的,都可能会是假钱,或者说股东看不见摸不着的钱,没安全感。
也有人觉得万华化学现在正是快速地发展的好时候,投资大也很正常,未来能带来更多的回报。
理论上收现率100%就是把卖出去的东西或者服务,按照价格把货款全部收回来了。
不过这个里面由于增值税的问题,每个地区的税率可能有区别,还可能有优惠政策,我们假设增值税是13%。
如果销售出去100元的产品,你要代税务局向客户收取13%的税钱,所以如果全部收回货款,你应该收回的钱是113元,而不是商品的原价100元。
逻辑很简单,任何公司都多多少少会有账期,茅台也有,这个欠账越少,时间越短,就越快,现金流这条生命线就能保证。
如上图所示,2022年应收款90亿,相对1656亿的营收来说,占比5%。
还有净现比,应该都知道这是衡量公司收益质量的核心指标,万华化学达到了213%,这个比值已经很高了。
去年我专门写过一个系列文章,是关于读财报和大部分常用的核心财务指标,详细地说明了三大报表每一项财务科目该如何看,还有各财务指标代表的含义及如何使用。
所以在公司分析的文章内,我就不过多解释这么多东西,不熟悉的朋友可以去找到我去年的内容看看。
万华化学2022年的加权净资产收益率22.8%,差不多只有2021年的一半,相对于公司历史水平来说,在低位。
每股净资产24.5元,以现在96元的股价,市净率PB在我看来还是有点高。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你投资万华后,不考虑加权和金融实物资产以及股价波动的情况下,他帮你带来的收益是将近6个点。
另外据我对廖增太的了解,他未来的重心在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关注万华化学的朋友多跟踪这个领域。
我做了下面这张表,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的表格,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的龙头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以后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另外以后每周的周末,会把本周分析过的公司一起做一个深度总结,周总结也会和表格放在一起。
每次分析公司后,会在后面加一些更深度的观点或者计算方式,也会放到一起方便阅读,都记得去看。